本文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讲好创业故事?如何演讲好一个创业项目?有什么演讲技巧或方法呢?正如我们一直说,创业项目不管是参与大赛,还是落地创业,都会不断经历三个阶段,从而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发展。
这三个阶段是:
想出来、做出来、讲出来。三个阶段缺一不可。
一个项目创始人,先通过“想”,有了关于创业项目的整体谋划,然后组织公司去“做”,然后跟天使轮投资人“讲”,顺利拿到天使轮融资。然后开启新一轮的想、做、讲,只要公司持续经营,这个过程就永不停歇。这里的“讲”不光是跟投资人讲,还包括招募重要团队成员、推动达成重大合作、举行公开产品发布会等需要“讲”自己公司、理念、产品的重要场景。
一个参赛创业项目,也先得“想”,整体谋划,然后组织团队来“做”,然后在校赛上进行路演—“讲”,拿到高分,顺利晋级,参加省赛。然后新一轮想、做、讲,杀进国赛。然后再继续。

今天我们不讨论如何“想”和“做”,只是来谈谈“讲”。
“讲”不只是用声音和语言来讲,讲是指整个项目的总结呈现表达。也就是把一个项目截至到某个时点的来龙去脉、进展情况等,很清晰的总结、呈现和表达出来。这里包括用声音讲,用文字讲,用视频讲等多个方式。
“讲”不出来,就是不能把项目的核心内容清晰的总结呈现表达,因此让听众或者观众get不到你项目的亮点、要点等重要信息。
“讲”不出来就好像是茶壶里的汤圆,脖子挂的大饼,因为最终看得着,吃不着,只能干瞪眼,急死人。
如何讲好创业故事?
1、“讲”出来,重要吗?
当然重要。商业的沟通表达就是生产力,就是影响力。
基于表达,呈现的是发言人的商业思考、认知,以及把思考和认知变现的能力。
体现商业思考和认知,我想不用解释大家都能理解。
为什么还体现思考和认知的变现能力呢?
因为通常来说,一个创业公司不是领导人一个人的战斗,而是他带领一群人去战斗。因此他光有深刻的商业思考和认知还不够,他还需要说服一群人,让他们全身心参与进来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,他可能还需要说服外部观望的投资人、下游客户、代理商经销商。只有这些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,前面的商业思考和认知才能最终变现。
“讲”出来是一种力量,更是个人、团队和企业的能力杠杆!
既然讲出来这种重要,那么问题又来了。
2、“讲”出来,难吗?
看到那些各领域大咖,在各种场合的公开演讲,发布会上,侃侃而谈,能说会道,一呼百应。
好像,“讲”出来这件事,一点都不难。
但是又再看看我们的好些参赛项目团队,这些团队有创意阶段的,也有已经到了实践阶段的,他们介绍自己的项目,或应答专家提问时的表现,好像,“讲”出来,又并不容易。
客观的说,“讲”出来,简单,但并不容易。
它的简单在于就是要有逻辑,并且言之有物。
它的不容易又在于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嗨,而是为了让听众嗨,因此很多时候你发现即使是你有清晰的逻辑之后,对方也无动于衷,不为所动。
如何演讲好一个创业项目?演讲技巧和方法
所以,今天这篇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“讲”的语言或文字的背后,哪些可能影响,甚至打动人心的体系化思考和通用方法论。
让“讲”出来,不再难!
如何做到,有以下三点:
1、最基本的要求是:逻辑清晰
简单的说,逻辑就是在规定时间之内,你计划从你海量的项目相关信息中计划选择哪些内容,并以什么样的先后顺序来呈现这些内容。
逻辑结构可以顺叙、倒叙、乱叙等多种。发言时间越短,对你的结构要求越高;沟通时间越长,对你的结构要求越低。
一个清晰的结构能够更好的体现项目的来龙去脉,并让听众更容易在短时间内理解项目的核心内容。
2、再进阶的要求是:带入场景
表达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嗨,而是为了让听众听懂你要表达的意思。这两个目的有很大的差异,一个是服务于自己,一个是服务于听众。
只有深刻的理解这个差异,才能在逻辑清晰的基础上实现进阶。进阶的基础是需要有同理心,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。
需要表达者站在听众的角度来思考在前面清晰逻辑框架的基础上,如何总结提炼内容。
通常来说,内容需要深入浅出,长话短说,说人话,才有普适性,才有可能让更多听众在短时间内听明白。在深入浅出方面,打比方,举例子一般都是很有效的方法。
最终,如果能把听众带入你的项目想要解决或营造的场景,并且有机会打动、吸引他,甚至让他产生想要使用、试吃、合作、购买、甚至投资你的冲动,那么你就距离你想要的结果就不远了。
3、最顶级的要求是:创造认知
如果你已经做到了逻辑清晰、带入场景两点,很不错。但如果最终还想要让听众听完一拍大腿,意犹未尽,浮想联翩的话,就还需要创造认知。
一般来说,总结呈现表达出来的内容,分为三个层次:人人皆知、鲜为人知、不为人知。
如果你想要创造认知,那么这三个层次的信息在你所讲内容中的占比应该是由低到高,由少到多。
但真要做到并不容易,因为这三个层次最终体现的是一个项目负责人,一个团队Leader对自己所处行业的独立且深度的洞察理解,以及对自己项目在真正落地实操之后的思考总结。
只有扎得越深,做得越多,想得越深,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少为人知,不为人知的认知。
所以如果你的项目还停留在“想”出来的阶段,或者“做”出来的阶段做的还不够多,不够久,那么你想要创造认知是很难的。
简言之,认知的深度是由你的思考和实践的深度决定的。
多讲你自己思考和实践之后的干货,少讲水货。多讲“金句”,甚至在你讲完之后,听众还能记得你的“金句”,你的“讲”出来就是顶级水准了!
以上的几个要点是通常一个好的表达,好的“讲”出来的底层方法和通用逻辑。
但具体到每一个不同的“讲”出来的场景,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演讲,都需要根据你要讲的创业故事,以及讲这个故事的人的具体情况(口音、语速、习惯、风格等)来专属设计,量体裁衣。
“讲”出来,简单,但并不容易!
希望帮到你!